關於搜秀資源網

*給手機版夥伴的網路硬碟(公用版)連結:http://gg.gg/12l7tr

*完整故事詳見:http://goo.gl/PetKT

這是一個為解決教學時欠缺簡略地圖、鄉土照片而建置的開放版權教學圖庫。並希望以此為起點,邀請各縣市夥伴一起來建構出無須擔憂「教學資源不足」、「版權問題」的教學資源庫。

本站圖庫內所有照片與地圖均由本人所拍攝、繪製,所有圖片均以創用CC方式供各地教師自由使用。

創用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

*抓取圖片時請不要按右鍵下載,會抓到縮圖,請使用選單裡的「下載」,才能抓到原尺寸大小的圖片

由於圖片量較多,雖儘可能篩選以避免肖像權問題,但仍可能有遺漏之處,若有拍攝內容不當或侵權問題,煩請與我聯繫,一定會儘速移除。本站非營利網站或公家機構,設立之目的僅在義務性提供各地教師教學所用,也請多多包涵。

請點選右方或下方搜秀資源網圖案進入圖庫。(重新整理中,但可在網路上搜尋到舊圖)

點我進入資源圖庫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★以下為網誌文章

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

平板融入社會領域(nearpod)-科技的因應與危機

這教學有點時間了,不敢快寫下來我覺得我會忘記,同時也想寫寫自己對這個課程設計的想法。
之前用平板和nearpod玩校外導覽後,就一直很想拿來課堂上用,於是接連著做了兩個主題的教學,以下當中第一個。這個主題也是個小測試,教學的同時也讓學生熟悉操作。
課程的主題是「科技的因應與危機」。
image
我先請學生開平板,然後讓他們(每個人)練習做一次螢幕擷取,然後到相片庫裡找到之前拍的照片。這是鋪梗,想確定每個人都熟悉這一步。
然後開nearpod,輸入我寫在黑板上的PIN碼。
image
按下Live Session後,就會出現PIN碼。
image
學生端的輸入畫面:(大小寫無所謂)
IMG_5148
有時候學生平板上nearpod的APP會無法工作,這時候也不用擔心,開chrome瀏覽器的APP,輸入nearpod,照樣可以用。
接下來進入登入帳號的畫面。
我讓學生依照組別輸入小組數字,第二個空格不要理他,這樣比較快,又可以一目了然看是哪一組。
IMG_5149
看到的就是這樣:(這裡用我的ipad登入,所以畫面只看到一台XD 不然應該會有5-6台)
image
不過,如果有小組登入太慢,也可以不理他繼續進行課程,他們會停在登入畫面,一登入就可以跟上,並不影響課程。(如果老師切換畫面,他們還是可以繼續登入)
這是我的第一個題目,先讓學生根據印象回答哪裡有核電廠、有幾座核電廠。他們從四年級開始就聽很多這些,甚至我也在考題裡出了有關核四議題的正反意見問答題,不過到底在哪裡,他們就不一定知道。
image
這時候會看到各組學生在爭論。
20141120_IMG_4663
各組的答案會出現在投影布幕上,如果按share的話,就可以把特定組別的答案「傳送」到學生的平板上。
image
學生端的平板會看到這個畫面:
IMG_5151
這是下一題,接下來會出現google地圖,而且學生可以自己操作。
image
學生端的畫面是這樣:
IMG_5152
這是我用google個人地圖製作的臺灣核能電廠位置,同時嵌入wiki百科上的介紹。
(可參考網址:https://www.google.com/maps/d/u/0/edit?mid=zAnn2mY58dqI.kmesJSrAKVfI
不過因為資訊太多,所以學生可能會不知道要看哪裡,於是我拋給他們幾個問題:這幾座核能電廠位在什麼地方?什麼時候建造的?哪一年退役?花多少錢?學生可以做比較,這樣比較容易聚焦。(您應該可以看出這是為了核四議題而問的鋪梗)
我覺得在nearpod插入google地圖是很方便的一件事,因為學生可以自由操作(我也鼓勵他們去看看核電廠附近的街景圖),而教師還是有主控權。(可以決定什麼時候要跳到下一個教學主題)
然後下一步是跳出wiki百科。
image
學生端會出現「各國核能發展」的wiki百科。
之所以這麼做,背後有點想法(也想嘗試)。因為平板的關係,之前在做nearpod或相關的教學時,常會在平板上呈現「很簡單」的畫面,甚至「內容也以圖片為主」。
我想做的是讓學生還是可以自己進行「文字的延伸閱讀」,而不要只停留在很簡單的圖片資訊。(當然,以簡報者而言,圖像呈現的簡報是很有優勢的,這點我很熟悉,近幾年的演講也這麼呈現。不過如果是教學,我倒希望學生能在課堂上很習慣做文字的閱讀,另一方面也怕自己的教學太偏圖像。)
當然也不能放一堆字給他們看就算了,於是我請他們特別聚焦在幾個國家:美國、法國、德國、日本。(美國是核電用最兇的國家、法國是比例最高的國家、德國是近年努力廢核的國家、日本則是與311核災有關,請他們特別關注)
為了以防萬一,我也放了一個經濟部的圖像式呈現頁面,不過後來證明根本不需要,學生能在wiki百科的頁面讀得很好。(當然也有一些化外之民,不過我很積極在推他們,發現參與率還不錯,不過這可能要到新鮮感退燒後會比較準,我想到下學期應該可以看得更清楚……基本上我不是很贊同「運用數位媒體教學,是為了讓學生覺得有興趣而學」這目的,因為學習不可能完全都靠這種東西 XD)
image
課程進行時,我會搭配一些影片跟解說,這時候其實在放有關德國、英國以及臺灣的再生能源問題相關影片。
這時我就會把學生的平板畫面切成這樣:
image
不過,討論活動的呈現會是個問題。
因為我希望學生透過平板來呈現他們的意見,但這會有兩個問題:
1.學生的打字速度不快,這會拖慢時間。當然我也在平板中灌了小黑板的APP,但我買的平板太小了($$問題啊),沒辦法寫很多字,也不是那麼好寫。(不過學生之前報告時有自己開來用)
2.手上只有6塊平板,不可能讓學生每個人都表達意見。不,就算是人手一塊,每個班將近30個人,也不可能讓他們表達與呈現意見啊!
就第二點而言,如果要讓學生每個都表達意見,這並不難。過去常會發一個問題,然後讓學生兩兩一組,互相向對方說明自己想法,然後自己舉手時「只能發表搭檔的意見」。我加分時則是兩個都加,如果兩人都講,那就加兩次。
這方法的好處是短時間內可以「每個人都發表意見」,而且學生要「聽」別人的意見,然後轉化後「說」出來。而且因為搭檔想加分,所以無形中會形成一股壓力,催促你一定要發表,這可以讓平常不發表的人舉手。(而且講的又不是自己的意見,心裡負擔比較小)
於是我用類似的模式,讓他們以小組的方式,每個人輪流發表意見,接著讓小組選其中一個最適合呈現的意見,寫在小白板上,再用平板拍下來。(用寫的就很快了,而且可以寫很多)
20141124_IMG_4774
當然,寫的過程還是可以查資料。(其實脫離nearpod的APP,平板照樣可以獨立使用其他功能)
20141124_IMG_4773
我在nearpod開了一個上傳的畫面,讓他們把拍下的圖上傳。
image
不過,其實我已經設定好每台平板會同步照片到雲端硬碟,所以他們拍的東西,都會自己上傳拍到的小白板畫面。
image
▲當然還是有些意見的理由看起來很弱,太簡單了……(這部分我想可能還要再設計衝突性更大的問題以及引導)但還是有些不錯啦,像有一組就說兩種意見僵持不下,於是兩種都呈現,或者還出現第三種說法的 XD
再來這招是我想試試看的……
image
課本有一張達悟族人穿著傳統服飾抗議的照片,並沒說他們是誰,也沒說地點。於是我讓他們推理看看,然後開google地圖,把可能的畫面擷取下來,再上傳。
image
傳上來就是這樣。
其實這裡很微妙,因為我在觀察每個班解決問題的方法,會發現大概有三種解決方式:
1.觀察照片中的資訊,然後發現這是達悟族人的傳統服飾(五年級學過),接著從達悟族聯想到這是蘭嶼。(這種類型是我做這活動時的期待)
2.小組裡有人「知道」蘭嶼抗議核廢料的事件,於是直接找蘭嶼然後上傳答案。
3.用平板拚命google哪裡儲存核廢料,甚至在google地圖上搜尋答案,這類型的沒一個來得及在時限內回答。
其實我比較擔心第三種,雖然不多,不過你也會發現在資訊時代,很多學生做的事情是去google標準答案;而不是運用既有知識去推理,然後把google到的資訊作為「輔助」。(我期待的是後者,這樣的孩子才不會被資訊奴役,值得高興的是絕大多數的班級都是第一種。當然,選擇的策略也很微妙地跟班級氣氛有關……比方較活潑的班級多半用第一種策略,當然亂猜的也有啦;很乖的那種班級就會有不少用第二、三種)
能源的部分,最後我是用這個問題當結尾。(主要的用意是觀看圖片推想這是什麼發電方式,比方火力發電廠是他們應該要知道的,因為以前有教過這主題,用刪去法就可以知道核電廠是哪一個;至於發電方式的先後順序,則是測看看他們記不記得前一次教學的影片)
image
學生寫完後按送出,答案就會傳到投影幕上(教師這一邊的頁面)。
image
後面是另一堂課的活動,大概就是之前那幾種形式的重複應用,主題是關於全球議題、法令之類的,不再詳述。(不過我覺得google和facebook帳號的年齡限制這議題很有意思,所以後續把它做成學習單當作業)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完整簡報內容參考:https://app.nearpod.com/#/presentation?pin=PLXEC
(HOMEWORK模式)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