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搜秀資源網

*給手機版夥伴的網路硬碟(公用版)連結:http://gg.gg/12l7tr

*完整故事詳見:http://goo.gl/PetKT

這是一個為解決教學時欠缺簡略地圖、鄉土照片而建置的開放版權教學圖庫。並希望以此為起點,邀請各縣市夥伴一起來建構出無須擔憂「教學資源不足」、「版權問題」的教學資源庫。

本站圖庫內所有照片與地圖均由本人所拍攝、繪製,所有圖片均以創用CC方式供各地教師自由使用。

創用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

*抓取圖片時請不要按右鍵下載,會抓到縮圖,請使用選單裡的「下載」,才能抓到原尺寸大小的圖片

由於圖片量較多,雖儘可能篩選以避免肖像權問題,但仍可能有遺漏之處,若有拍攝內容不當或侵權問題,煩請與我聯繫,一定會儘速移除。本站非營利網站或公家機構,設立之目的僅在義務性提供各地教師教學所用,也請多多包涵。

請點選右方或下方搜秀資源網圖案進入圖庫。(重新整理中,但可在網路上搜尋到舊圖)

點我進入資源圖庫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★以下為網誌文章

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

想留給10年後的學生什麼?

這是今天自然老師問我的問題,我覺得很難用三兩句說完,還是寫一篇blog作為記錄。

他說,他在想該留下什麼東西給10年後的學生。我一開始以為又是那種「10年後學生面對什麼挑戰」、「10年後學生需要什麼能力」之類的教育勵志文,但這不是他的style。(他是一個非常實際的人,什麼事都直接「實踐」,比方帶學生搞爆破、挖化石、抓蛇、玩十字弓,書也讀得很多,但不喜歡看那些太教育理念的書或雜誌)

「我感覺到10年的學生和現在的學生,像是一個斷代,很多他們接觸過的東西,現在這個世代的孩子竟常缺少這些經驗。」他說:「周遭很多東西都在消失,我在想,我們好像該為10年後的學生,保留下一些東西。」

其實他平常就會保存不少東西,比方經過廢棄的舊車站,他會想保留下裡面的東西,不過,有時候一個動念覺得不妥,再看到時,那些東西竟都被清掉了。

我說我也有類似的感觸。

拿去年的事當例子好了,這是2004年的梧棲真武宮,當時前埕有個很漂亮的照壁。

梧棲081真武宮前程

我當時也沒想什麼,就只是很單純地蒐集資源圖庫(延伸閱讀:搜秀資源網的故事),隨手拍下這張照片,就好像其他的照片一樣。

10年前的我完全不會想到,這塊很有特色的「照壁」,在2014年時已經不見了。

DSC04739

類似的例子很多,比方家裡附近的很多稻田、樹木、古厝,一下子就不見了。

阿亮農場004阿亮農場011

2004年▲

2011年▼

DSC01194

錄音帶、錄影帶、BBcall、迴帶機、幻燈機……好多好多的東西,咻一下就不見了。

十年多前,為了蒐集教學照片而開始隨身帶相機的習慣,十年後,我發現這累積下來的十八萬多張照片真的很好用,當然也深刻感覺到10年的變化真的很大。

因為體悟到這點,所以我拍得更凶,拍得更細,因為我不知道10年後什麼東西還在,什麼東西不在。但無論我再拍個十幾二十萬張,他們仍是照片,不是可以碰觸到的實體。

「是該儘量保存一些東西……」我腦海中想起小時候家裡的那台電視機,很大,有個拉門,上面還擺了大同寶寶。有時候看電視時,後頭窗外會有鄰居的小孩也跑來看。

當然,它也不見了。我想我們在丟棄這些東西時,根本不會想到後來會怎麼看待這些器物。當然,我們也沒那麼多空間保留下每個東西,我想重來一次的話,我們大概還是會把那些東西丟棄掉。

「我覺得學校應該有個空間,保存這些東西,甚至弄一個博物館。」他說。

不過我也知道很難,我們連科任教室都要變一般教室了,怎麼會有空間擺這些東西?再者,「保留東西」這點根本就是個無底洞,無論你規劃了什麼空間,都一定不夠用。

那麼,如果用3D把這些東西掃描下來呢?

現在這個時代當然還不能辦到,但隨著3D列印愈來愈發達、簡便,或許更便宜、功能更強的3D掃描器具會愈來愈多,到時候我要做的,就是把更多的東西掃描保存下來。比方公共電話、粉筆、制服、手機、眼鏡,甚至是人物、樹、昆蟲、石碑、古厝……

我總覺得,10年後(甚至20年),到時候3D列印的技術會更加發達,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把東西印出來,而可以模擬那樣的材質,讓學生觸碰、感受到較近似的東西。

到時候,我們或許會有個3D博物館,空間不用很大,價錢也不用很多,卻可以存放很多、很多十年後學生不容易體會到的東西,而現在存下的一切都可以變成到時候的養分,就好像存在我硬碟裡的那十八萬張照片,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影片那樣?

又或者,有了這些素材,我們可以後續再做很多很多事……就好像我放在搜秀資源網裡的地圖那樣,每隔一陣子,我就會在一些很奇妙的地方看到我畫的圖,因為簡單,所以上面可以擺放任何材料。

當然這樣還是永遠無法取代「真實的東西」,但勉強可以比較接近了。

所以我還在等,我覺得那樣的東西快出現了。(應該說其實已經有了,只是我還不熟悉)當然,最好是全台各地的大家都開始保存,最後串連在一起,變成一個龐大的,跨時間與空間的3D博物館。

那之外,還有一個是從好幾年前就在收集的,360度環景照片

DSC06404

▲神岡呂家頂瓦厝

DSC05867

▲西屯張廖家廟

這的好處就是我覺得未來或許會有(較便宜容易的)環景螢幕教學空間,又或者現在已經發展好的頭戴式眼鏡(例如google的3D紙眼鏡),到時候只要放進這些圖,學生應該可以稍微感受到那個「場景」。

十年前最初是會轉圈拍,想說回家再接起來,不過事實就是覺得很費工,所以回家都丟著不理XD 後來相機開始支援這樣的功能,就會刻意去拍這樣的照片。(前提是周遭沒有太多人的話XD)

不過360度環景還是有點困擾,就是切的時候上半部不夠完整,所以有時會用另一個功能拍,類似這樣:

DSC05936

▲同樣是張廖家廟

DSC00586

▲摘星山莊

雖然只有180度,但照片上、下包含得比較完整。有時候我會反方向再拍一張,想說回去接起來就更完整,當然結果還是擺著不理XD

這個是我覺得比較容易辦到的,就是讓學生戴著3D眼鏡,感受那個「情境」。當然,覺得這也要長期收集,可惜是我比較少收集「事件」的,而幾乎都是去拍景點時「順便」照的。

當然這還是觸摸不到,不過如果未來要弄類似的校內3D博物館,這個的難度應該很低,建置要用的空間也不多。如果未來那座自然老師期待的校內博物館,可以加上「3D場景」和「3D掃描的物體」,那應該可以更完整也更省空間。

不過,10年後那樣的世界會到來嗎?10年後的學生會怎麼想?

2014.12.29,我把這個想法記錄下來,等待2024年的我回來檢驗。

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

平板融入社會領域(nearpod)-科技的因應與危機

這教學有點時間了,不敢快寫下來我覺得我會忘記,同時也想寫寫自己對這個課程設計的想法。
之前用平板和nearpod玩校外導覽後,就一直很想拿來課堂上用,於是接連著做了兩個主題的教學,以下當中第一個。這個主題也是個小測試,教學的同時也讓學生熟悉操作。
課程的主題是「科技的因應與危機」。
image
我先請學生開平板,然後讓他們(每個人)練習做一次螢幕擷取,然後到相片庫裡找到之前拍的照片。這是鋪梗,想確定每個人都熟悉這一步。
然後開nearpod,輸入我寫在黑板上的PIN碼。
image
按下Live Session後,就會出現PIN碼。
image
學生端的輸入畫面:(大小寫無所謂)
IMG_5148
有時候學生平板上nearpod的APP會無法工作,這時候也不用擔心,開chrome瀏覽器的APP,輸入nearpod,照樣可以用。
接下來進入登入帳號的畫面。
我讓學生依照組別輸入小組數字,第二個空格不要理他,這樣比較快,又可以一目了然看是哪一組。
IMG_5149
看到的就是這樣:(這裡用我的ipad登入,所以畫面只看到一台XD 不然應該會有5-6台)
image
不過,如果有小組登入太慢,也可以不理他繼續進行課程,他們會停在登入畫面,一登入就可以跟上,並不影響課程。(如果老師切換畫面,他們還是可以繼續登入)
這是我的第一個題目,先讓學生根據印象回答哪裡有核電廠、有幾座核電廠。他們從四年級開始就聽很多這些,甚至我也在考題裡出了有關核四議題的正反意見問答題,不過到底在哪裡,他們就不一定知道。
image
這時候會看到各組學生在爭論。
20141120_IMG_4663
各組的答案會出現在投影布幕上,如果按share的話,就可以把特定組別的答案「傳送」到學生的平板上。

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

中國朝代之歌

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版本的中國朝代歌,這裡試著修改一下成為想給學生記的版本,配上兒歌和圖表,歡迎使用。

image

檔案下載(方便列印一張A4裡塞了一堆):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elhEaVBzSTkzNjA/view?usp=sharing

結尾比較尷尬一點,所以就用「帝王至此休」略過嘍XD

下面的年代是參考wiki百科,以朝代的起始為主。(有時候前一個朝代還沒結束)

>>>

想補充說明一下編這個的用意,其實網路上可以看到好多很有創意的分享,甚至也有國外的歌,或很詳細的口訣。但使用時總覺得還是有一點點不太符合目前上課的需求,所以後來還是自己改了這個版本。

1.其實有個口訣很符合我的需求,不過還是希望有歌,好方便讓小孩唱。

2.有些版本寫了三皇五帝,這點會有點使用上的困擾,因為目前的課程來不及跟六年級的孩子解釋,所以原本想從夏商周開始,但課程裡很多都會牽涉到,所以還是從黃帝開始列。

3.結尾的地方刻意在清朝結束,後面比較敏感的部分就迴避掉。

4.有分東西、南北的幾個朝代,都儘量呈現出來。(西漢、東漢例外,只有寫兩漢,硬塞進去其實是可以的,但怕不好唱,試唱了幾次覺得不順,還是做成現在這樣)比較可惜是我想把五代十國都放進歌詞,可是實在塞不下,參考好幾個版本都只寫五代,想說不然只好先這樣。

5.儘量減少連接詞跟形容用的文字,因為這時代的小孩真的搞不太清楚,可能真的會把連接詞或裝飾用的字也當成朝代名稱。

6.我通常會花很短的時間,用他們聽過的故事或看過的古裝劇,把這些故事「放到」這個朝代表裡,學生會「稍微」有比較多的概念跟「感覺」。

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

手勢歌謠記憶臺灣史前文化

騎車去惠來遺址的路上,邊騎邊想……

手勢歌謠記憶臺灣史前文化_02

檔案下載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RlBkaXB3QkJNTHc/view?usp=sharing請記得要由下層往上層比喔!至於左右手其實沒有什麼意思,換過來也行。
其他地區請自己代換。(為了單純化省略很多)

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

當平板遇上校外教學/古蹟導覽

IMG_9659

話說每次參加或自己做戶外導覽時,總有一個困擾:在實景之外,總想搭配一些古地圖或老照片來做解說,這時候ipad mini實在很方便,可以隨手拿起來秀。但mini畢竟是mini,畫面總是不夠大,人稍多一點就看不清楚。但即使拿更大塊的平板,問題還是一樣……

如果一起參與導覽的人手裡也拿塊平板的話,就可以直接把畫面傳送到學生手上了

在之前為了上課而買了那六塊平板後,這個想法終於可以實現了。

DSC04526

不過既然要做就要在實戰試試看,邊做邊改,於是我想在上上禮拜三的社群活動(臺中放送局、梅鏡堂、宮原武熊故居參訪)來試試看。當然事前得先去「教育噗浪客」找救兵,噗浪客裡的眾高手也給了好多種不同的作法。

試了幾種後,我想先用比較熟悉的nearpod來試試看。

nearpod很好玩,無論是使用windows、android、ios系統的載具,只要可以上網,都可以做同步,也不必在同一個網域下,還可以有不少互動。可惜的是免費版空間有限,所以我先買了一個月來玩。

DSC04527 DSC04528

不過我怕手持容易掉,所以先找了個指環,可以讓持有者這樣扣著。(理想是想買個背帶,學生可以背在身上跑來跑去)

IMG_9655

我的發送端是ipad mini,接收的是六台Inhon Famorr的平板。

不過也是這時後才發現,ipad mini開分享最多只能提供wifi給五台載具,最後一台只好請同事幫忙開分享自己連。

nearpod還有一個問題,就是在windows或andriod上執行(不過我windows上是開chrome直接連網址)都很順暢,可是執行ios的nearpod APP時,總是很難讀取已經編輯好的檔案。

後來想到方法,乾脆不要理會nearpod的APP,而是開chrome的APP,用網路直接連結nearpod,倒還真的成功了,而且很順暢!

image

進去之後會看到這樣的畫面,ipad在My Library的地方會卡住讀很久,不過在Create倒是很順,真詭異。(不過用網頁瀏覽的方式讀就都無所謂了)

DSC04529

▲這是編輯好的檔案。(很遺憾沒辦法做nearpod以外的分享)

只要點那個Live Session,就可以開課。

DSC04531 DSC04532

▲這時候會出現一個代碼,接收端的機子輸入這五個英文字後,就可以接收發送端的畫面了。(每次開都不一樣,所以請不要真的照這個輸入,我也不知道會看到什麼XD)

還有,每一台都可以輸入不同的名字,這樣發送端在互動時可以一目了然。(我是直接取紅、深紅、藍、白、黑、棕的名稱)

DSC04533

▲同步完成!

DSC04537

▲可以看到有哪些人加入課程。

DSC04538

▲只要發送端(最下方的ipad mini一滑動,其他螢幕也會接收到一樣的畫面)

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

103六上第1次社會學習領域評量筆試卷

這次的文字題來到68分,筆試結果各班學生考得偏高分。
103六下第1次社會學習領域評量筆試卷2_01
103六下第1次社會學習領域評量筆試卷2_02
103六下第1次社會學習領域評量筆試卷2_03
後來想到這單元很適合出OPEN BOOK(記憶題不太有意義,主要在於與實際例子的對應),可是太忙,趕不及改過來(事前也要先通知)。
檔案下載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bEdXRER2VjBfT1E/view?usp=sharing

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

平板融入社會領域-追根究柢看產業、廣告透視鏡


好,其實我寫這篇是為了明天的演講(默)
……個人很討厭印太多講義,可以只給一個連結,完全無紙化最好,但現實上還是很難完全避免。至少要做到講義精簡化(我非常討厭那種把PTT簡報拿來當講義印的狀況!真的好浪費……),然後儘可能把說明掛在網路上,講義裡則用連結呈現。
總之,這學期耗資買了六塊平板,每個小組一塊,想來做一些以前不容易做到的教學。(荷包超傷的,目前正在承受後果orz)
image
▲在淘寶買了對應的皮套,可是卻沒有相機孔,只好自己打洞,雖然醜但用起來還ok。
雖然有很多想法,不過一開始還是要調教測試一下,比方各班的網路狀況、單槍,還有我自己的ipad mini如何與這個搭配,可以的話我還想弄個切換器,可以切換「電腦/ipad mini/學生的安卓平板」這三種模式。
所以在最初的四周安排了三個教學活動,算是循序漸進熟悉設備兼上課。
第一個活動很簡單,就是讓他們根據1111人力銀行,查一個感興趣的行業,然後報告這行業的薪資?學歷要求?是否與所學科系相符?是否有身份限制?行業的甘苦談?
image
▲其實也是想試試學生對平板操作的熟悉度,還有在各個班級run一遍,看網路與時間的狀況。結論是學生都很會操作,根本不用教XD  至於網路還是要自己架一個無線分享基地台比較保險。(結果還是有出包的,最後的備案則是讓學生連我ipad mimi的網路)
image
▲學生把查到的資料寫在「用透明L夾做出來的小白板」上。(這也是一個試驗)
確定ok後,就可以進入較主要的單元主題:追根究柢看產業。

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

「畫漫畫」在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上的應用

之前在《非常好社7》與「教育噗浪客年會6」上介紹的東西,放到網誌裡,提供有興趣的老師們參考。

「畫漫畫」在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上的應用

一、最初的想法

每間學校的圖書館中,借閱率最高、書本被翻最爛的,幾乎都是「漫畫」。雖然許多人會以此抱怨學生閱讀能力不佳,但也代表著這些透過線條所構成的圖畫,以及口語化的簡潔對話,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,在閱讀時也比文字要輕鬆快速。也因此,許多坊間課外書,甚至教科書、參考書中也常可見到用漫畫的方式來呈現想傳達的課程內容。

筆者曾試著在教學過程中,撰寫一些歷史故事或短文,希望讓學生透過「看故事」來學習,順便也可多練習文字閱讀。但在該如何檢視「學生是否確實閱讀」的這一點上感到困擾,因為要學生撰寫過多的「閱讀心得」會壞了他們對閱讀的胃口(以筆者的閱讀狂女兒為例,她光在幼稚園大班那年就已經有近千本書的閱讀量,但上了小一卻曾因為討厭寫閱讀心得,或在閱讀護照上記錄這些書名、作者與出版社,一度不太想看書,幾天後才找到好策略:只看書、不紀錄);如果改成畫出重點或心智圖,批改時會變得很困難;若是做成閱讀測驗,又會見到很多學生根本不看本文,只是根據題目找相似的字,甚至抄襲同學的答案。

當時筆者第一個想到的是「下標題」,另一個則是畫漫畫,於是除了在歷史故事學習單每個段落前加入空格,要學生根據內文下標題,還在最後留下一個空間讓孩子畫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。試做過幾次後,發現成效非常好,許多平常不擅長書寫文字的學生,畫漫畫竟是他們很容易上手的呈現方式,再者大多數的學生也喜歡看故事,因為不用寫太多字,因此學生幾乎都很喜歡這種歷史故事學習單。

見到漫畫(圖畫)的效果後,筆者便試著應用在筆記、資料查詢與課堂教學上,發現在學生的學習成效上,常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二、常見使用類型

筆者較常在以下幾種情況融入畫漫畫(圖畫):

(一)故事或資料的呈現:

在高年級有關臺灣歷史的課程中,筆者常會參考課本,針對臺灣各個歷史分期中的人物寫一篇故事(請參考附錄一,共十多篇故事,皆在「搜秀資源網」http://taisoci.blogspot.tw/中以創用CC授權方式開放分享),並讓學生閱讀,其中「漫畫」就是用來檢視學生是否讀完故事的依據,筆者會要求孩子選擇故事中印象最深刻的片段,並用兩格以上、包含對話的漫畫來表示,至於畫工則不會列在評分依據中,只要能夠畫「火柴棒人」,就能夠完成這個作業。clip_image002

雖然畫圖本身不難,但當孩子試著將剛閱讀過的「文字」,轉而以「圖畫」來呈現時,他必須在頭腦裡先消化這些文字,然後「轉化」為另一種表達方式,再加上內容是「自己選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」,因此孩子常會把自己的感受、立場表現在漫畫中,這種「情感」也會強化孩子與教材本身的連結,讓這些文字不再只是書本上陌生的另一個世界。